当前位置: 主页 > 社会公益 >
良药何须苦口? 论新时代中医传承与创新

作者:武汉太医堂中医院 时间:2016-02-23

  如果中医只会重复古人,传承而不创新,则永远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。新世纪的传统医学,应该要开放而兼容,拒绝发展和创新,必然会停滞和倒退。

  2012年5月,一位香港朋友到重庆拜访了孔繁昌医生,想用中药调理身体,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汤剂。服药两周余,颇有起色。恰在此时,因生意事物需要出差英国。如果停药,势必前功尽弃;如果带药出国,煎药成了难题。正在犯愁之际,武汉太医堂中医院给他推荐了中药配方颗粒,令他喜出望外。

  原来,武汉太医堂中医院这种配方颗粒是把每一味中药分别进行“全成分”提取,浓缩成颗粒。病人来抓药,有几味药,就配几种颗粒,分装成小袋,如同速溶咖啡,无需煎煮,即冲即饮。

  “一抓一大把,一熬一大锅,一喝一大碗”,这曾是中药给人的印象。面对苦涩的黑汤,不仅外国人觉得“像垃圾一样难闻”,就连部分中国人也难以下咽。其实,“良药”未必非“苦口”,“可口”未必非“良药”。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,使喝中药像喝速溶咖啡一样简便,为中药走向世界开辟了新思路。

  当然,也有人不认可中药颗粒配方。他们认为,自古以来,中药汤剂就是熬的,一旦变成颗粒,还叫中药吗?其实,这是一种偏见。古人之所以采用砂锅熬药,主要是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。然而,时代在发展,科技在进步,中药提取技术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?从“熬”到“冲”,从“苦口”到“可口”,中药的形虽变,神犹在。这正如古代中国人穿长袍马褂,今天穿西装革履,服装变了,但并没有变成“洋人”。

  其实,关于中医药的变与不变,中医界一直存在争论。一种观点是,中医只能靠号脉、开方等传统手法治病,不能采用核磁、CT等现代化设备,否则就是“中医西化”、“丧失中医特色”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中医不能因循守旧,只有吸收一切现代科技,才能避免被历史淘汰。

  那么,中医药究竟该不该变呢?从人类发展史来看,任何科学都有一个陈旧周期,不可能永远保持先进。纵观西医的发展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现代科技进步紧密结合。20世纪以来,西医的主要成就是靠光、电、化学、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取得的。从本质上说,现代科技并非西医的“专利”,而只是一种技术手段,西医中医都可以借鉴。例如,CT、核磁等先进仪器,没有一件是西医发明制造的,但都可以为西医所用。最近十年,西医所增加的新知识、新信息、新技术,几乎超过了上个世纪的总和。可见,新世纪的传统医学,应该要开放而兼容,拒绝发展和创新,必然会停滞和倒退。如果中医只会鹦鹉学舌一样重复古人,传承而不创新,则永远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。

  时代在变,中医“变亦变,不变亦变”。只有摆脱“姓中姓西”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,与时俱进,兼收并蓄,中医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。如果死守古训,不求创新,终将沦为博物馆里的古董,或者历史课本里的“古代遗产”,令后人扼腕叹息。

最新文章
乘车路线 更多>>
医院
地址

出发
到达

查公交转站